我們的節日·清明
來源:金昌日報 2022年04月02日
編者按:
清明時節,天地吐故納新,萬物清潔明凈。
清明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,與春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。掃墓踏青,禮敬祖先,慎終追遠,是清明節重要的傳統習俗。
清明節,又叫踏青節,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,正是草木吐綠的時節,也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。心祭重于形祭,一束鮮花,一炷香,一本相冊,幾句追思留言,也可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和懷念。
清明節前夕,金昌市各部門、各企事業單位、街道社區組織干部職工開展“倡導文明祭祀,弘揚文明新風”“清明祭英烈文明樹新風”“清明畫彩蛋彩色繪民俗”等清明祭掃活動,并通過微信群、客戶端、公眾號等平臺,開展“倡導文明新風、推進移風易俗”等主題活動,引導市民文明綠色祭祀,讓“清明”更清朗。
清明詩詞欣賞
清明
黃庭堅〔宋代〕
佳節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。
雷驚天地龍蛇蟄,雨足郊原草木柔。
人乞祭余驕妾婦,士甘焚死不公侯。
賢愚千載知誰是,滿眼蓬蒿共一丘。
清明夜
白居易〔唐代〕
好風朧月清明夜,
碧砌紅軒刺史家。
獨繞回廊行復歇,
遙聽弦管暗看花。
清明日對酒
高翥〔宋代〕
南北山頭多墓田,清明祭掃各紛然。
紙灰飛作白蝴蝶,淚血染成紅杜鵑。
日落狐貍眠冢上,夜歸兒女笑燈前。
人生有酒須當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。
清明節的傳說
春秋時期,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,流亡途中,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,又累又餓,再也無力站起來。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,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,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,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,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,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,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,流下了眼淚。
十九年后,重耳作了國君,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。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,唯獨忘了介子推。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,勸他面君討賞,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。他打好行裝,就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。
晉文公聽說后,羞愧莫及,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,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。綿山山高路險,樹木茂密,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,有人獻計,從三面火燒綿山,逼出介子推。大火燒遍綿山,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,火熄后,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。晉文公見狀,慟哭。裝殮時,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,上寫道:“割肉奉君盡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為紀念介子推,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。
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,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。便賜老柳樹為”清明柳“,并曉諭天下,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。
清明節來臨之際,市第三小學開展了以“清明畫彩蛋,彩色繪民俗”為主題的活動。學生們用畫彩蛋、裝飾彩蛋、碰雞蛋的形式迎接清明節的到來,也在畫彩蛋過程中了解清明節的來歷、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。金昌日報記者陳雪攝
清明節到來之際,3月28日,金昌市龍門學校舉行以“清明祭英烈、豐碑礪青春”為主題的“清明祭英烈”系列活動,通過誦讀經典、制作手抄報、開主題班會等形式,緬懷革命先烈,表達愛國情懷,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引領社會新風尚。圖為學生在觀看清明節主題手抄報。金昌日報記者李發華攝
4月1日,金昌市檔案館開展“緬懷革命先烈,弘揚紅色精神”主題黨日活動,黨員干部敬獻花籃,默哀鞠躬,重溫入黨誓詞,詳細觀看和聆聽紅西路軍戰斗事跡,并為陵園烈士墓碑敬獻鮮花。崔鴻偉攝
在清明節來臨之際,金川區北京路街道龍門里社區組織開展“我們的節日·清明—學黨史、憶先烈、話清明”詩歌朗誦活動。用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誦讀引領著轄區居民重溫我黨崢嶸歲月,感悟革命信仰力量。姚健清攝
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,緬懷革命先烈,在清明節前夕,市第三中學開展“我們的節日—清明節”主題教育活動。學生們通過網上給英烈獻花、鞠躬、留言等方式祭拜英烈,寄托哀思,表達對英烈們的懷念和崇敬之情。顧麗平攝